谈笑
我是站长。
文章数量:259
点击人次:1295459
- ·2018年05月
- ·2014年05月
- ·2014年02月
- ·2014年01月
- ·2013年11月
- ·2013年06月
- ·2013年05月
- ·2011年08月
- ·2011年04月
- ·2011年02月
- ·2011年01月
- ·2010年09月
- ·2010年08月
- ·2010年07月
- ·2010年06月
- ·2010年05月
- ·2010年04月
- ·2010年03月
- ·2010年02月
- ·2010年01月
- ·2009年12月
- ·2009年11月
- ·2009年09月
- ·2009年08月
- ·2009年07月
- ·2009年06月
- ·2009年04月
- ·2009年01月
- ·2008年12月
- ·2008年11月
- ·2008年09月
- ·2008年08月
- ·2008年07月
- ·2008年06月
- ·2008年04月
- ·2008年03月
- ·2008年01月
- ·2007年11月
- ·2007年10月
- ·2007年09月
- ·2007年08月
- ·2007年07月
- ·2007年06月
- ·2007年05月
- ·2007年04月
- ·2007年03月
- ·2007年02月
- ·2007年01月
- ·2006年12月
- ·2006年11月
- ·2006年10月
- ·2006年09月
- ·2006年07月
- ·2006年06月
- ·2006年05月
- ·2006年04月
- 企业如何应对博客危机
-
我的日志
原名《博客危机:没有硝烟的战争 》,本文为第三部分。
来源:中国管理传播网(域名:http://manage.org.cn)
作者:林景新
林景新,公关咨询顾问,公关传播专家,对新闻公关、公关营销有深入研究。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。
MSN/email:mynewvictory@hotmail.com
移动电话:13711578184(广州)[@more@]企业如何应对博客危机
我们必须承认,在GOOGLE时代,博客已经蜕变成个人式的媒体,除了影响力之外,在信息刊载、新闻发布、企业评论等各个方面,都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分庭抗礼。对于企业而言,出现舆论危机、负面报道的范围已经从平面媒体、门户网站,扩展到成千上万个博客网站。作为个人式的言论阵地,博客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自己的“媒体”去抨击企业、产品,甚至无中生有去给企业制造一场人为的危机。企业要如何去防范这种不见硝烟的危机暗战呢?
企业应对博客危机可以采取下面四种方式:
一、建立企业博客,健全企业与外部的信息沟通渠道
许多时候,消费者之所以在博客中对某企业或产品痛加抨击,并不是恶意而为,而是由于缺乏与企业正面沟通的渠道,无法将自己的意见或抱怨与企业沟通。而企业建立自己的博客,目的就在于为消费者创造一处可以与企业互动交流的平台。
通用汽车是第一家开设有企业博客的公司,通用副总裁亲自主导这个企业博客,与一线客户直接进行沟通交流,许多意见与投诉在这里也得到了解决。随着通用企业博客知名度的不断提高,这个平台已经成为通用对向宣传、处理潜在危机的有效载体。
二、成立专门部门,对博客世界进行系统的信息监察
预防危机报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对危机来源进行定期的监察。而企业必须在监察平面报道、门户网站的同时,不可忽略对个人博客进行监测察。使用搜索软件的关键字报告、在GOOGLE进行搜索都是可行方法。一旦发生危机的蛛丝马迹,企业就应立即采取行动,以防星星之火成为潦源之势。
三、制造新的关注焦点,转移危机事件话题
在一个注意力的时代,大众的关注眼光很容易被吸引,也很容易被分散。当博客危机出现时,企业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,就是迅速制造某些更新奇、更戏剧性但对企业名声却无关大雅的事件,以期将大众对企业的危机事件密切关注中,引向新的话题。
广州本田在“婚礼门”危机事件曝发后,无数媒体与大众都在紧紧关注着此事件的进展,在此危机风尖浪口之上,广本却在广州总部隆重举行了新车下线发布仪式,邀请诸多业界名流、记者到场。从危机公关的角度,广本在没有对事件惨案作出正面解释之前却举行企业庆典,此举虽不符合企业责任道德,但却是转移关注焦点的有效方法。
四、 诉诸法律手段,通过法律的手段强制抑制
2004年蒙牛牛奶在湖北、广东、湖南被人恶意下毒,并到处散布各种谣言,一时间各种媒体及网站都跟风报道,蒙牛面临巨大的压力,在苦思无法之后,牛根生直接上书国务院及公安部,希望政府出面拯救企业存亡。在国务院的批示下,公安部立案调查,并迅速对事件进行结案,并出文明令各媒体、网站不许再对此事件进行报道,危机至此方息。
当企业发生被人刻意诬陷、错误的危机报道之后,逼使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,可以考虑通过法律的手段去控制危机舆论的继续漫延--在中国这种特殊的舆论监管制度下,强有力的监管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各舆论论调转向或平息。